-
在我的心目中,Kush Audio是“character”的代名詞,在一些測試比較中,很容易聽出它獨特的存在。
Clariphonic發行已久,許多地方都可看到它的身影,試著來看看為何如此受到大家歡迎。
-
作為Parallel EQ的設計,訊號進入機器後會被分為原始未經處理(Dry)、The FOCUS Engine、The CLARITY Engine,三道平行訊號,最後再混合輸出。左右兩邊可選擇為DUAL MONO或STEREO,以及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實用的MID SIDE。
事實上FOCUS跟CLARITY所設定的中心頻率僅在中高頻到超高頻,但由於是非常wide band加上parallel的設計,你會發覺轉起旋鈕後全部的頻段都會受到影響(通常是好的),這個在Mix Bus或Mastering時的使用非常明顯。
CLARITY共有四段,依序PRESENCE、SHEEN、SHIMMER、SILK,影響的頻率由低到高,前兩者是在混音中希望物件更清楚常加的4~8K Hz,後兩者是增加空氣感,SILK可至34K Hz。
FOCUS的設計類似,LIFT / OPEN選擇影響頻率(同樣LIFT較低OPEN較高,800~3K Hz),此處並沒有硬體版本可選擇BOOST跟CUT,而是改由TIGHT跟DIFFUSE兩種filter type,前者接近bell後者則是shelf。
使用Clariphonic DSP MKII時不用存在太多對於技術層面以及數字的預想,實際上這樣的設計就算將旋鈕催到底都不太容易發生問題,把它當成拋光打磨的tone shaping工具會比較容易得到想要的結果。 例如已經音量過大但punch仍然不夠的distortion guitar,也許LIFT+TIGHT的FOCUS是一個答案,又或是用CLARITY的PRESENCE解決被淹沒在眾多樂器已經聽不清楚旋律線的鋼琴伴奏。 覺得混音總是不夠“在你眼前”嗎?試試看在Mix Bus使用M/S mode。
-
Gregory Scott多年前以修改Empirical Labs的FATSO起家,一直到現在擁有多種軟硬體產品的Kush Audio,他同時也是非常樂於在YouTube及Podcast分享的人,如果看過他在自家頻道上的影片,會更容易理解這些工具是如何被設計跟使用。
另外也可以試試:
Dangerous Music BAX EQ,許多人會將它與Clariphonic在mastering中比較,這兩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設計,BAX EQ比較接近傳統的shelving EQ,提供較為準確的頻率控制,也可以選擇boost或cut。
Comments